作为开发人员,特别是作为Web的前端开发人员,最悲催的莫过于要不断的,不断的去调试各种浏览器的显示效果,而这其中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MS下的IE系列浏览器,在IE系列中的调试我们将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好伺候的,于是不得不学习各种Hack技术来满足各种浏览器之间的兼容。在这种痛苦中不断的挣扎,MS可能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在IE8开始,微软引入了文档兼容性,而这,终于可以让前端的开发人员稍微能够喘口气。
文档兼容性是对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 中引入的兼容性模式的扩展,使您可以选择 Internet Explorer 用于显示网页的特定呈现模式。——微软的官方文档。
在这里先介绍两个概念:浏览器模式(browser mode)和文档模式(document mode)。这两个模式的引入,让我们在IE浏览器上能够简单的处理兼容性问题,当然,其实也并不简单,先看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浏览器模式(browser mode):于切换IE针对该网页的默认文档模式、对不同版本浏览器的条件备注解析、发送给网站服务器的用户代理(User-Agent)字符串的值。网站可以根据浏览器返回的不同用户代理字符串判断浏览器的版本和安装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向不同的浏览器返回不同的页面内容。
默认情况下,IE8的浏览器模式为IE8。用户可以通过单击地址栏旁边的兼容性视图按钮来手动切换到不同的浏览器模式。在IE8中,IE8兼容性视图会以IE7文档模式来显示网页,同时会向服务器发送IE7的用户代理字符串。
文档模式(document mode):用于指定IE的页面排版引擎(Trident)以哪个版本的方式来解析并渲染网页代码。切换文档模式会导致网页被刷新,但不会更改用户代理字符串中的版本号,也不会从服务器重新下载网页。切换浏览器模式的同时,浏览器也会自动切换到相应的文档模式。
简而言之:浏览器模式的改变,能够改变请求中User Agent的值,让服务器获取后,能够按照UA的值进行对应处理(如果服务器上有这个处理功能)。而文档模式的改变只反映在本地的浏览器解析HTML上,对客户端显示会有影响,而对服务器透明。同时,修改浏览器模式会影响文档模式,反之却不成立。
使用文档兼容性的方法比较容易,就是在我们要反馈给客户端的HTML代码中的head中添加一个meta元素,用来描述当前的文档需要使用何种浏览器版本来解释当前文档,代码类似下面这样: